要闻:制造业“智改数转”成“必答题”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不是“选答题”,而是关乎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加分题”。作为在全国率先布局工业互联网的城市,上海正加快培育“工赋链主”,促进“平台+园区”融合发展,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从“要我转”为“我要转”,加快实现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数字化转型比例不低于80%。
“工赋链主”加大雁阵带动效应
(资料图片)
全国9000余家织厂、逾60万台织机的运行信息,浓缩于一套工业互联网系统中。在位于上海北外滩的致景科技公司,点开一个大屏,就能清楚看到位于江苏吴江的一台织机的实时运行状态。
2022年,上海发布了首批10家“工赋链主”培育企业,打造了30多个有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致景科技“榜上有名”。该公司成立10年来,专注于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纺织服装纵向一体化的数智化服务平台。
针对产业链上游生产环节,致景科技研发出“飞梭智纺”工业互联网系统,通过把物联网设备安装到织机上,身在上海,就能精准掌握千里之外的机器运行状况。当平台上有客户发出面料生产需求时,系统可以对供需双方进行精准匹配、智能派单。
“打个比方,织布厂就好比网约车司机,可根据自身生产能力判断是否接单。”致景科技副总裁管瑞峰说,这一系统的研发,极大助力了传统纺织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另外,企业新开发了一款人工智能检测设备,可通过摄像头检查纺机是否断线等,进而给布料定级。“帮助纺织这个非常传统的制造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如果我们能做到,说明工业互联网在传统领域是可以跑通的,未来还有大量的工作可做。”
据悉,通过“一链一平台”“一链一标准”“一链多工厂”“一链多场景”“一链多服务”,上海首批10家“工赋链主”培育企业平均带动上下游30至40家中小企业开展智改数转。到2025年,上海将培育40家“工赋链主”,带动和赋能上下游企业1500至2000家,目前第二批“工赋链主”的征集遴选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展开。
“建圈强链”构建产业融合新模式
除了培育更多“链主”企业加大雁阵带动效应,以数字化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深度协同,“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作为一种构建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正在发挥“建圈强链”的作用。
在近期举行的2023“工赋上海”创新大会上,东方美谷、上海化工区、大飞机产业园、上海湾区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与平台合作方结对,持续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实现整体性数字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英表示,今年上海将深入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专题活动,推动工业互联网向园区落地普及,促进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协会会长张锡平表示,未来将以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丰富“工赋上海”新内涵,包括引导更多“政产学研用”关键要素参与到数字化转型这项长期性、系统化的工作之中;与苏浙皖相关机构共锻长板、共享优势,推动长三角工业数字化合作共建;针对一些亟须的、共性的数字化标准,加快研制一批能用、管用、好用的团体标准,推动在优势行业、头部企业先试先行。
此次创新大会上,中国电信先进制造业混编军团、中国移动全连接工厂军团、中国联通装备制造军团共同发起助力“工赋上海”联合行动倡议,全力参与上海新型工业化发展。
“我们正联合工业互联网协会等合作伙伴一同积极建设工赋智联公共服务平台。”中国联通装备制造军团常务副总裁胡卫东说,该平台将提供“菜单式”的供需对接综合公共服务,拉通政府、企业、解决方案供应商等产业链各相关环节,解决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矛盾,降低企业客户获取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的门槛和难度。
数字化转型进入不可逆路径
今年年初,世界经济论坛对外发布2022年度最新入选的18家“灯塔工厂”,上海华谊新材料有限公司成功入选,成为中国流程化工行业首座“灯塔工厂”,这是该公司自2019年起全力推动数字化转型之路的重要里程碑。
“灯塔工厂”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代表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最高水平,自2018年以来,全球共有132家工厂入选。“数字化转型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上海华谊新材料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褚小东表示,在数字化浪潮中,华谊新材料将持续推进智能制造升级。
在“灯塔工厂”里,尽管车间很安静,但是智能系统却很忙碌,它们通过视频、气味识别,全天候地监控着工厂里的一举一动,及时预警,为安全环保生产保驾护航。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实时优化模型,自动调优,使得制造更加智能高效。得益于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广,近三年来华谊新材料实现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5.2%、主要原料浪费降低20%、全员人均产量提升31%。
上海道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齐彦表示,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大家慢慢开始理解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区别所在,以前数据是信息系统,现在数据是生产资料,拉开了一场社会经济生产力的变革。“可见,数字化转型进入了不可逆的发展路径,甚至在推着我们加快往前走。”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轮值总裁吴小东认为,数据的规律性、价值性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比如交通领域,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等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不仅要解决在行驶过程中的问题,还要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即汽车到了小区以后自动找停车位。所以,满足客户需求不应该简单收集客户反馈,而是借助数字化手段挖掘和定义部分客户需求,助力实现更美好的生活。
当然,数字化转型并非一帆风顺,一些企业家坦言:“一路走来看到一路风景,也遇到一路艰难。”按照《上海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数字化转型比例不低于80%。近日,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启动,为企业“搭脉问诊”,开出数字化“药方”,相关的标准制定、平台搭建、服务商遴选等一系列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记者 龚雯 上海报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