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环球速读: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实践 “三链融合”,看这里!

2023-04-25 01:16:29 来源:人民网

数控电火花机床自动作业,工作人员只需在智能设备显示器前监测调整数据,一个个精密的闭式整体构件产品就初具雏形了。你或许想不到,一家成立才6年光景的公司解决了我国新一代高功重比航空发动机的卡脖子难题。

“我们原本只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想走产业化道路但是有很多局限。”江苏集萃精密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宏华介绍,2014年他们遴选产业化技术团队成立了精密与微细制造技术研究所,并在同年加盟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这次加盟对我们来说,是一次质的跨越。”苏宏华说,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给出的方向是走实体化之路。作为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的拓荒者,该院在国内率先提出“团队控股、轻资产运行”的专业研究所建设运营模式。


(相关资料图)

精密与微细制造技术研究所便乘着改革的春风,2015年12月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市浦口经济开发区签了联合共建协议,在开发区落了户,有了运营实体。此后又用了两年时间,在2017年孵化出了如今的江苏集萃精密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

“组建团队控股的轻资产研究所运营公司后,我们终于有了‘家’,开始专心搞研发,探索产业化。”苏宏华笑着说,“过硬的工艺技术,是我们拼搏奋进的底气。”

该公司董事长赵建社告诉人民网,在团队控股的运行机制改革下,研发收益归运营公司所有,增值收益按股权分配,人才团队拥有成果所有权、处置权和转化收益权,让公司发展有了更大自主权,研发人员有了更大获得感,公司也很快迎来了跨越式发展。

如今走进这家公司的车间,大型设备林立,工作人员在设备前调试、监测,生产场景智能现代。据了解,这里的操作工月薪高的可达两三万元。赵建社坦陈,事实上在业内很多工科类人才并不好招,行业面临着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真实产业需求对接不足的尴尬境地,他们却并不担忧这样的问题。

“我们有自己的人才宝库。”赵建社介绍,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队伍,从制度上解决了人才输送问题,满足了企业急需的产业配套人才的培养需求。

“我们自2019年起启动集萃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突出实践导向、产业导向,以校内外双导师指导,产业实践奖学金激励,与合作高校共同推进产教融合育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吴秋云介绍,目前已与国内77家高校院所达成战略合作,与部分高校合作累计联合培养集萃研究生超过5400人次。

科技创新有动力,人才输送有渠道,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旗下越来越多的研究所和孵化企业,走上了科技自立自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南京经济开发区,因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的落地产生的产业集聚效应正在显现。它同样依托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运用市场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在智能激光制造、全固态激光器、激光与光电检测等方面的多项创新成果已成功实施转化。“我们不断衍生孵化企业,培育特色产业,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开发区,逐步形成了特色光电产业园。”吴秋云说道。

坐落在南京江北新区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就像一座巨大的能源站,积聚着全球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孕育和培养着江苏创新载体,激发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高度融合,赋能江苏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截至目前,该院已建有专业研究所等各类研发载体72家,与约150家海内外高校机构、260余家江苏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研发人员超12000人,转化成果7000多项,衍生孵化企业1200多家,服务企业超20000家。(人民网 王丹丹)

标签:

下一篇:天天快看:福田全尺寸皮卡3.8嵇康9AT后双胞胎将亮相上海车展
上一篇:【环球速看料】全国举重锦标赛:路德林获男子89公斤级抓举金牌并打破全国纪录
历史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