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消息丨土地市场的非对称战役
虽然今年的楼市小阳春摇摇晃晃,但土地市场已经热起来了。
(相关资料图)
当然,这只限于部分城市。确切地说, 是部分热点城市,首先是一线城市。
有三起土地竞拍案例,值得拎出来说。
一是北京土地出让政策打补丁。
4月14日,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针对丰台区青塔街道青塔村棚户区改造项目2宗用地发出补充公告。
规定:“ 同一集团成员企业不得同时报名竞买同一宗地;联合竞买的,同一集团成员企业仅可组成一个联合体参与同一宗地竞买。 同一集团成员企业包括但不限于:与集团公司存在关联关系的公司(含全资公司、控股公司)”,同时对相应的违约责任及相关附件进行了调整。
一个集团名下的多个公司,不再允许分开竞标,可以是其中某一家,也可以联合竞标。这是倾听了市场主体的建议后的决定,从而“更有利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曾听到业内人士分析,这个补丁主要是“冲着”中建系来的,因为去年中建八个局院地产,在北京土地市场斩获甚多。 这个说法有失偏颇。 因为,一个集团体系有多个公司参与竞标的,远不止中建系一家。有些热门地块,一家控股公司派出多个马甲围标的,时有发生。
但目前不清楚,北京规自委的这个规定,是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地块出让。攸克君建议, 既然是“广泛听取市场主体的声音”的结果,就应该适用于今后所有地块的出让。
二是广州番禺汉溪长隆地块的摇号“争议”。
4月20日下午,广州番禺汉溪长隆的四宗相邻地块(两宗宅地、两宗商地),实行捆绑式出让。这是番禺的热门地块,一头连着知名的长隆主题公园,一头连着成熟的万博商圈。
这四宗地块,在地理位置上是连成一片,但拆开出让;竞买住宅地块的,必须参与商业地块的竞拍,且后者必须引进太古汇、嘉里城、国金中心(IFS)、万象商业、恒隆广场其中一家。
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 华润置地+长隆集团联合体以约197亿元夺得四宗地块。
但期间的插曲令人玩味。据知情人士说,当上述联合体以摇号形式摘走两块宅地的时候,现场有人当即大喊“假的!”
据说,有参与摇号的房企质疑过程中存在“黑幕”,拒绝在结果确认书上签字,还找来律师和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沟通,要求彻查摇号全过程。一直“争议”到晚上9点左右。
据媒体报道, 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当晚7点就宣布了,摇号有效,有关质疑为不实言论。 外面看热闹的围观群众可以散了。
有意思的是,两宗宅地还没出结果,相关媒体就收到了企业发来的请求式提示,标题中避免提及“华润置地、华润联合体”等字样;前述联合体摘地后,一批媒体又收到了类似的请求。
三是上海土地出让的“运气”。
4月21日,上海闵行区莘庄社区地块吸引了28家企业报名。该板块生活配套已相对成熟,上次出让地块还是在2015年。这次出让,房地联动留出了一定的利润空间。所以,群雄环伺也在情理之中。
28家房企围猎一宗地块的胜景,上海已经多年没看到了。 始料未及的是,在竞价环节,系统又宕机了! 两点开始的竞拍,晚上9点才出结果。
进入一次性报价环节后,上海老牌国企中华企业以20.1亿元夺得该宗地块。 这也是该房企此次出让唯一报名参与竞拍的地块。 要知道,在19宗地块中,招商报名了15块,建发报名了13宗地块,保利和华发各报名11宗。 只能说是中华企业运气爆棚。
前面之所以说“又”,是因为,竞价系统出现故障,上海土地出让不是第一次。就在前一天,上海龙联路地块,20家房企竞拍,居然也超过了竞价系统的承载能力,岩机了。历时8个小时莫名的煎熬,运气站在了华发联合体这边。
观察今年以来热点城市的几批土地出让,攸克君称之为“非对称战役”,有如下几点感想:
其一、 出险房企继续缺席。这不必解释。
参战队伍的减少,并不意味着激烈程度的降低。 前面上海莘庄地块有28家房企竞争,并不是战团数量最多的,3月23日北京昌平朱辛庄地块,有42家房企厮杀,结果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企上海大华地产摇中。以至于北京业界当晚到处在打听,大华地产是谁?
进而,我们可以说, 不管是头部房企还是区域中小房企,牌桌上机会均等。
其二、 竞争烈度愈发集中。
无论实力较强的央国企,还是有补仓意愿的民企, 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在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展开角逐。
这分明是一种以销定产的策略。其由两个主要因素决定:一是由目标城市的销售状况;二是房企自身的库存数量。
三四线城市,总的库存量较大; 去年和前年在这些城市拿地的房企,首要目标是去库存,而不是增加储备。 暂时采取回避战略,乃是不得已。
与之相比,一线城市成为主战场,就不难理解了。根据克而瑞的监测数据,今年一季度,上海新房去化率为79%。春节后有43个新盘开盘,其中23个盘“日光”。
有资格、有实力一决高下的房企们,如此集中在少数城市,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其三、 不再是价高者得。
各热点城市的主管部门,对房与地这两个市场的运行是很清楚的。 各地土地出让的原则越来越趋同, 比如,集中挂牌、分批出让;地价到达上限后,摇号。
在楼市黄金时代,土地出让普遍是“价高者得”。如今, 这一做法几乎被弃用,要么转入摇号,交给命运;要么竞建设标准方案。
不再是价高者得,表面上,地方政府牺牲了一定的收益;但给房企留出了利润空间,也有利于做出相对较高质量的产品。如果房子卖得好,城市、企业、业主,多方共赢。
这才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良性发展的上佳设计。
地产不易,共同呵护。
标签: